起风一品 - 耽美小说 - 青春期撞上青春期II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3

分卷阅读173

    想可以拥抱住一捧繁星如水。

诶,怎么自己一个人出来了?不知何时有人站在了我身旁说,我抬头一看,就是进山时在我身后那大哥,此人最多三十,身材微胖,跟韩大哥有距离感的南方腔调比,这一口滑溜溜的北方话听来倒是挺亲切的。

啊,我就是想出来抽根儿烟,呵呵。

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吧?我把烟递给他,他就接过来也坐下和我一起抽了。

是啊。

看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也看破红尘了?他笑呵呵爽朗地开玩笑说。

哈哈,怎么的干点儿好事儿前提就非得看破红尘啊?

做这个,不看破红尘牵牵绊绊的,没点儿觉悟坚持不下来啊。

的确。呵呵,是不是以前也有不少像我这样脑袋发热就一起跟着来的?

恩,是,不少。

我看也是。。。我估计韩大哥像我这样的人看多了,都懒得理我了。

哈哈,老韩啊,他那人实在,嘘寒问暖不会,难免你觉得他冷淡了些。不过,当然也有你说的那部分原因。

我明白,有大爱的人都不会拘泥在这些细微处。

那您呢?怎么会做这个?

我啊,我跟老韩认识快七八年了,以前我当记者的时候就跟着他东奔西跑过,那会儿是一个地方台拍纪实片儿,拍完后虽然我干我的他干他的也一直有联系,后来我不知深浅兜了一家企业的黑老底,人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和上头有关系,把我撸下来了,刚好老韩去云南支教,缺个老师,我就跟着去了,在那儿一呆就是一年多。

呵呵,看来还真是,都遭受过现实的打击啊。。。

诶你还别这么说,就跟咱一块儿来内小宋,长地挺白净那个,人家就有钱啊!吃喝无忧的,人有那善心,照样儿跟着跑,一路上资助了不少孩子,出了不少活动经费呢!

啊。。。就那妹子,我还以为是哪个大学体验生活的大学生呢。。。挺朴素的,真是人不可貌相。

哈哈,是啊,我看你头一眼就不像能来这穷乡僻壤的人,好家伙,整个儿一叛逆小青年儿嘛!

我撸一把头发,暗想您不说我脑残嘴上积德了,笑说:有吗,呵呵。。。不撸不要紧,一撸这肩膀头子疼的啊。。。

嘶。。。。。。

肩膀疼?

有点儿。

来,我给你揉揉。他说着把烟屁股扔地上捻了捻,就蹲下抓住我肩膀一捏正中筋骨最痛处,疼地我龇牙咧嘴地忍不住叫唤,他笑说你小声点儿,人还以为我把你怎么着了呢!

艾玛大哥,要不就别揉了,真疼!

揉揉疏通血液筋骨好的快,要不你得疼上十天半个月!一看就平时缺乏锻炼。他不听我的,在我肩上又摁又敲的,我是忍着钻心的疼又不好叫唤,攥着手掌,疼地心里直冒火。

好了,是不是舒服多了?他一拍我肩膀说,我总算松了口气,觉得肩头虽然酸痛未消,但果然轻松了很多。

久病成医,身边儿闹毛病的人多了自然就练了一手好功夫,你还不知道吧,在咱们团队里我有一绰号叫鬼手刘,哈哈。

妙手可以理解,怎么是鬼手呢?我揉着自己胳膊取暖问。

残忍嘛!哈哈!走吧走吧还是去里面睡吧,好歹有堵墙挡挡风,别冻感冒了!

恩。

没有棉被枕头,只有干草和七拼八凑搭在身上的衣物,在祁连山脉腹地的第一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人,寒冷的夜和肩头仿佛还在跳动的阵痛感交织在一起,心头滋味杂陈,默默聆听,可以听到北方的匈奴铁马来袭,也可以听到西方青海湖上的波浪荡动,可就是听不到一点真实的声音。

抓一抓身下的稻草,摸一摸堆在身旁的物资包,想想明天,还未适应海拔而悬着的心,忽然感到了莫名的踏实。

这一刻的空落落,和这一刻的踏实,却是我这么久以来苦苦追寻的,无奈的结果。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7章

睡一觉后浑身的肌rou更加酸痛了,早早醒来,看看手表快八点,可天还没大亮,想要起身发现后背的肌rou扯着肋前,动一动都痛地要命,起个床都需要龇牙咧嘴。出去方便一下回来后孩子们陆续起床了,韩大哥他们也醒了。我兴冲冲地跑去厨房想要帮忙做早饭,谁知孩子们蹲在院子里简单洗漱一下就跑到教室里了,后来知道他们一天只吃两顿饭。饿着肚子也不好说什么,还泛着青的天空中剩最后一颗星,往远走了走发现有片浅滩,蹲下去捧了一把扑脸上,呵,这透心凉劲儿的。

啧啧,你现在的洗脸水没准儿是上万年的冰川融雪啊!

哈哈,真有那么夸张?那这水要是有点儿美容作用也不赖啊!我甩甩脸上的水抬起头来看刘大哥说。

给。他递来一个东西,我一看咽咽口水说:面包。。。

快吃吧,这可是私藏的,本来口粮就不多,别让老韩看见。

。。。我又咽咽口水,心想韩大哥快被你说成古代奴隶主了,哈哈。我站起来深呼吸一口新鲜又寒冷的空气,因为含氧量不高虽不至于神清气爽,但却舒服地多。嚼着特别筋道一嘴添加剂的面包环顾四周,昨晚太累太黑根本没好好看。

这里四面环山,远处是葱郁神秘的森林而山顶布满斑驳雪迹,一袭浅滩缎带般由远方延伸至此,地上长满野草,这一片平坦的山谷最中央,就是那间小学了。刘大哥说这是典型的冰川作用下形成的U型谷,我上地理课的时候净打瞌睡了,不太懂。刘大哥说就好比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吧,可惜由于土壤、地理环境问题,这土里种不出农作物,水里也没有鱼,只有这一小片草地,也不够用来放牧。这里的人们有的走出大山务工,留下孩子的,也有实在没有能力,留在山下放牧的,养不了几只羊,一年赚的钱还不够吃喝的。其实山里的孩子不止这二十四五个,还有大部分根本就不来上学的,而来这里的孩子,小的六七岁大的十四五,学的全都是一样的东西。能顺利去县城上初中的,更是寥寥无几。那位山村老师没有一点书卷气,读课文时的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样子看上去还不如城市里收破烂的大叔来的干净,可他一直守在这里五六年了,没娶妻生子,我倒佩服他这一份坚持。

这位老师姓代,他说之前也去上级反映过问题,上头也答应给建几间像样的教室和宿舍,可困难重重,那进山的路我是走过的,一拖再拖就没了音信,只有每个季度给供应的这些大米。

以前看过很多公益报告都说山里的孩子如何如何渴望学习,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有多么渴望知识,他们学习时又是多么认真。可当我真的来到这里时,感受到的却是与其说他们在学习,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