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一品 - 耽美小说 - [黑客]比特狂潮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0

分卷阅读50

    nux:真正自由的软件……和软件公司贩售的被封装好的系统完全不同!

Isreal:它将会是活的。

Octo:对,它的生命力将会源源不断,由千千万万的人不断地注入进去,没有框死的版本,因为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更新,在完善——彻底的自由!

Linux:哇哦!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O神,你是我偶像!

Isreal: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半成品扔到人间。

Octo:……哪来的奇怪论调?

Isreal:哦,漫画书里看到的。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ID名接下Linux的委托,为他编写cao作系统的消息很快就从世界第一个网站的论坛上散播开来,Linux在网络上四处蹦跶已经接近一年时间了,基本上大部分人都知道有这么回事,那些有能力编写系统程序的计算机高手几乎都有被他马蚤扰过,但是显而易见,没有人答应他。

其实要说起来,虽然零报酬已经足够令九成九的高手将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委托拒之门外,而毕竟还是有不在乎金钱的人存在的,之所以不愿帮助Linux,除了自身的能力做不到之外,还有就是他们……不敢去做。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性能可以与那些垄断级产品相媲美的系统,那么那些巨型计算机公司将如何自处,如何立足,这些问题,恐怕只有事情真的发生了,才能知道吧。

说来也有意思,这个Linux的想法虽然确实有够异想天开,说话风格也让人感觉不太靠谱傻乎乎的样子,但凡是他找过的人,却无一例外都是世界顶尖的专家人物,也不知道他选人的方法具体如何,不过子昕接单以后,Octo的名声倒是在一群活跃在网络,关心网络时事的人之间渐渐传播开来,人们无一例外对这个陌生的ID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纷纷猜测起他到底是怎样一位人物。

☆、第三十六章

和Linux的行动方案其实很简单,cao作系统的内核管理着资源供需、输入输出设备、网络与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虽然决定将大部分外围项目放手,但必要的东西还有不少,两人先是共同把框架定好,然后分工去做自己擅长的模块,完成以后再互相交换着调试,毕竟一个人做事有时候会欠缺考虑,所以两人互相检查设计得不够完善的地方,可以尽量达到最好。

建造一座城市,然后免费对所有人开放,就连地租都分文不收,这么做的Linux究竟是不是傻子,或许只有等系统被成功发布,投入实践后才能知道。

子昕的硬件基础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够媲美的,除了他的老师——亲手参与研制华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的宋煜白还能对他指点一二。Linux的能力虽然也算是少见的全面,但在硬件方面还是甘拜下风,当然,其实大部分计算机人才都是比较偏向软件的,而硬件则往往是物理高手们的天地。所以Linux主动跑去写软件,把人机交互那一块交给子昕去做。

同时,虽然准备将源代码完全开放,但是这样一来,系统的安全就更为重要,难度也更高,说白了,人人都知道源代码的话,那么要分析这个系统的漏洞就会简单得多,所以必须在算法上达到无懈可击,代码放在那里给你看,你也找不出弱点。

这就是郑修这么一位数学专家的任务了,算法决定程序的精密度,数学家经过有意识的充电,能够成为优秀的密码专家,郑修上辈子显然被某人调|教得很彻底,这时候给他们提供算法支持和安全问题,倒也搞得有模有样,原本条框式的程序被填上生机勃勃的血rou,整体的水准便完全上升了几个档次,布局足以媲美世界顶尖的cao作系统,子昕估计要是当初那个BIOS芯片的解密交给他来做,依照修的水平恐怕一个人就够了,而且用时只会比在曲海大学里要少得多。

“……这简直是我见过最划算的买一送一!”Linux看着郑修给出的数学模型,吸吸鼻子,把流出一半的鼻涕吸回鼻腔:“请允许我对你表达最最最崇高的敬意,亲切地呼唤你为,大哥!”

Octo:我还是初中生啊,Isr呢?

Isreal:我也是。

Linux:……你们这样的都叫初中生,那我就是小学生了!

Octo:真的?!

日子就在三人一天天的忙碌中流逝着,个人电脑的cao作系统与子昕当初给LASER写的规模大小完全不能相比,但是他毕竟算是有这方面经验,虽然难度大大提高,不过倒也并非不能胜任,每天的时间投进去,进度也很显著。

9月2日,星期一,初二开学。

坐在朝南的教室里,耳畔响起教师讲解的声音、学生朗读的声音、后桌的小情侣压低嗓子的小声絮语,夏日的阳光照射进来,因为太过刺眼而拉上了窗帘,初中的窗帘是淡蓝色的薄布,遮光效果并不喜人,一阵风吹过,却很容易就朝着屋里飘扬起来,遮住视线和课桌上的书本,男孩把窗帘的一角叠了两次,裹在窗台的插销上,用铁质的插销压紧,世界终于清净了。

鸟类扑棱翅膀的声音远远近近,一群白鸽停在对面民宅的屋顶上,民宅与教学楼的距离很近,无论鸽子偏头还是在屋顶上蹦跳的样子都能看得很清晰,就好像都能够听到咕咕咕的叫声。

他想起那只带给自己灵感的大肥鸽子,或许就是它令自己几个月来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似乎一成不变依然坐在这里,至少心态已经不似从前。通过互联网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过去不敢想象的东西通过特殊的渠道可以了解至深。同桌的高个子男生还在为一双两双的球鞋烦恼着,他不知道,身边的这个气质安静的同龄人,却已经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翻覆鼓掌改变着整个世界。

在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一辆黑色的三箱式轿车沿着盘山公路绕行而过,环江镇的景色柳暗花明地映入车内人的视线,一条细长的江河岔道半绕过小镇,流入大海汇成一片苍色。

在这辆车的后排座位,我们熟悉的电脑显示屏的荧光照亮了一张布满风霜的脸,那是一只白色的方形大箱子,接近二十寸宽,十五厘米厚,非常笨重的样子,被一位老者放在膝盖上,一条插线连接了车载电源,嗒嗒嗒的打字声充斥车内狭小的空间。

——这竟然是在当时实属罕见的手提电脑。

开车的是一名三十出头的男子,现在看来有些可笑却在九十年代风靡的中分头,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白衬衫、西装裤,领口扣到第二颗纽扣,眉宇间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才会具备的学术气,相较于后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