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一品 - 言情小说 - 老大是女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3

分卷阅读113

    借阅藏经阁的藏书。

…………

书院规矩,每月一、三、六、八由山长本人亲自授课。今天正好是初六,山长姜伯春在东斋课堂向童生们授讲。

北斋是师长住的地方,南斋是学生斋舍,东斋是学生们平时上课的课堂,西边的祭祀之所自成院落,供奉孔子圣象及先贤。

朗朗读书声透过槅扇传到几人耳边,管事引着赵师爷和傅云英穿过长长的回廊,往南斋的方向走来,含笑低声道:“书院每年招录童生一百名,三十名为正课生,七十名为附课生。”

正课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书院的遴选考试正式入学的学生。而附课生是那些在入院考试中发挥不理想、名次稍微低于正课生的学生,和家境背景不一般,被各方官宦老爷强行塞进书院,书院不好拒收的富家子弟。正课生和附课生分别住宿,平时一样上课考试,正课生如果屡次旷课,成绩不能保持前列,亦有可能降级为附课生。同理,附课生中表现优异者也能升级为正课生。

全国书院招生秉承“有教无类”的圣人之言,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如果真这样,那学子们早就一窝蜂涌向天下四大学院了,谁还甘心留在文风不盛的家乡求学?书院对外宣称不设门槛,事实上不仅有门槛,这门槛还挺高,首先必须通过考试,然后教授们还要一一见过,确认学生尊师重道,礼仪过关,人品值得信重,家世上没有什么污点,才予以录取。

一般来说,默默无闻的书院大多更偏向招收本地学子,只有名声响亮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可以挑肥拣瘦,甚至直接提出只有举人可以入学的要求。

江城书院虽然建院多年,但至今还未出过名扬四海的大儒,不敢拿大,对学生没有特殊要求,通过考试、家世清白者便能在此进学。

书院的生徒分为两拨,一拨是才刚刚开蒙的童生,年岁大多在十三岁以下。一拨是专心准备科举考试的年纪较长的学生,这类学生年纪从十七八到二三十的都有。这两种学生都分正课生和附课生。

“老师,入院考试是什么时候?”

傅云英问赵师爷。

赵师爷嘿嘿一声,得意洋洋,“我应姜山长之邀担任主讲,哪能不讨点好处?你不用考试了,可以直接入学。”

傅云英眉头轻蹙,“何必让老师欠下一份人情,既然书院也招收蒙生,考试应该不难,我提早做些准备,未必不能通过。”

赵师爷怔了怔,继而微笑:“倒也不是人情,书院的主讲都可推荐一名子侄入学,一年后若考试不合格,还是会被中途赶出去。我那几个族侄门路多着呢,用不着我,你是我学生,名额正好给你,空着多浪费!”

傅云英余光注意到前面领路的人脚步似乎放慢了些,笑了笑,声音略微拔高了些,道:“我却不愿劳老师费心,入院考试有何难?愿意一试,如若不能通过,到那时再厚着脸皮请老师帮忙就是了。”

赵师爷会意,扭头和她做了个鬼脸,轻咳两声,道:“也罢,再过半个月就是入院考试,等你的考试结果出来了再说。”

两人不再克制声音说话,管事模样的学生分明听得清清楚楚,却始终面色如常,目光平视前方,眼角风扫都不扫师徒二人一下,到南斋前,指指其中一处空置的院落,笑着道:“这就是新入学的学生即将入住的斋舍。”

眼神在傅云英脸上停留一瞬,朝她温和一笑,招手喊来一名洒扫的粗使下仆。

他拱手朝赵师爷赔罪,让下仆领着赵师爷去北斋他的新住所。

书院规矩多,学生不能出入北斋,管事模样的年轻人是姜伯春选拔的学长,也称堂长,平时负责监管稽查学生,他自己也是一名学生,只能送到这里。

赵师爷拍拍堂长的肩膀,道:“我这大外甥就托付给你了。”

跟着下仆离去。

…………

傅云英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她怎么成赵师爷的大外甥了?

学长目送赵师爷穿过回廊,扭头自报家门,他姓陈名葵,今年二十二岁,已经是个秀才了,年少有为,文质彬彬,细眉细眼,说话笑眯眯的,见之就是个脾气很好的人,热情向傅云英介绍书院各处的景致。

南斋斋舍黑瓦白墙,共有房舍百余间,西侧通往后山山谷,住的是附课生,东侧和东斋课堂离得近,住的是正课生。房舍院落有些年头了,但很整洁,院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奇花瑞草,修竹乔松。楼阁相望,亭台相接。

陈葵指尖点一点刚才说的斋舍,笑着说:“今年入学的蒙生有福了,我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四人合住一间院子,新上任的同知李大人捐资扩建斋舍,另起了几所舍院,今年蒙生两人合住,更为清静。”

傅云英笑笑不说话,摆出谦虚好学姿态,专心听陈葵讲解。

她不怕陈葵知道她有赵师爷照应,这并不丢脸,反正她不在意其他学生的看法。陈葵能从几百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担任学长,才学必定不差,而且一定善于变通,能同时处理好和师长、同窗们的关系,这样的学生大多世故聪明。她适时表现出自己的特殊之处,陈葵势必对她印象深刻,以后不说会多照顾她,至少不敢随意欺压她。

…………

赵师爷带傅云英来江城书院本是想带她拜见姜伯春,但听她说想和其他学生一样参加入院考试,当即改了主意。

从北斋出来,他谢过陈葵照应,示意傅云英跟上自己,“老姜见过了,既然你不见他,我和他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这就回去准备考试。”

陈葵才刚踏出几步,听到“老姜”两个字,脸色一僵,心中有了一个很不好的预感。

新来的主讲老师……好像不太正经啊……

他出了会神,发现自己竟然顺着赵师爷的话不知不觉把举止沉稳、严肃古板的山长和老姜、嫩姜联想到一起,连忙摇摇头试图把“生姜”两个字从脑袋里赶出去。

片刻后,仍然满脑子生姜老姜的他咬咬牙,飞快走开。

…………

傅云英跟随赵师爷出了江城书院,仆从们牵着两匹毛驴迎上前,书院和长春观很近,同样的有一段上坡路,骑驴方便。

王叔抱起傅云英送到驴背上,刚扬起鞭子,却听旁边响起一声带着惊喜雀跃的惊呼,一名肤色白皙的锦衣少年从一顶轿子里钻出来,快步奔至他们面前,“你也是江城书院的学生?”

作者有话要说:

像教授、助教、博士、学长、讲师等之类的词汇古代很早就有了,只是意义和现在常用的不一样。

比如文里的学长,不是年级高于自己的学生,而是学生中选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