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一品 - 言情小说 - 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24

分卷阅读924

    是一愣,为何?他们不是要去长天府吗?难道不去了?

“大人,咱们不去长天府了?”

“去!不过我刚才靠近那少年,闻到他身上有些血腥味儿。咱们回过去看看,说不得就有什么线索。”

王贺州想起顾诚玉他们走了这么久,竟然才走出了这么点路,说不得刚才就已经和那两人交过手了。

若真的交了手,那顾诚玉身边那两个随从就不可小觑了。

那两人中老者他不知道,约莫是没什么功夫的。但那汉子呼吸绵长,内力精深,武功应该不弱。

这主仆三人能全身而退,且毫发无损,那就说明这两个随从有些本事。

他早就看出那两个随从本事不弱了,只是这般大的少年,竟然也有这样的本事,不禁让他啧啧称奇。

对顾诚玉,他下意识地忽略了。考科举做官的士子,哪里会什么武艺?更不可能有时间去学。

至于诚玉身上有血腥味,他则是联想到了那两个随从,肯定是待在一起时,沾染上了。

看来那汉子应该受了不小的伤,甚至已经被两人给解决了。对这样的好手,王贺州是羡慕的。

顾诚玉没想到他命茗墨他们打扫了痕迹,竟然被王贺州从血腥味上找到了破绽。

因为之前顾诚玉身上并没有溅上血迹,再加上今天有些风,沾上的那点血腥味早就被风吹走了。

谁能想到王贺州的鼻子这般灵敏呢?

......

“怎么样?可有找到人?”胡茂深皱了皱眉头,看向正在禀报的衙役。

这衙役还是他向应南府知府借调的人手,带来长天府为自己跑腿用的。

到了地方,还是得寻求地头蛇的帮忙,自己人生地不熟,带来的下人更是不知该如何下手。

“大人!卑职问过好多人,他们都不知道钱大人如今到底在哪儿。但有两名幸存的衙役说,当时他们是看着陈昭将钱大人救走的。”

胡茂深有些头疼,他现在已经到了长天府,在没被淹没的村子里暂时安置下来。

而他到村里之后没多久,就听见村里的村民说,其他村的百姓已经走了大半,都往北边的杭天府去了。

他所在的这个村因为地势很高,所以村民们还有些游移不定。不然,怕是早就和其他村的百姓一起走了。

毕竟故土难离,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

百姓迁移,这是胡茂深必须得做的。但迁移到何处,如何安置灾民,这些都是要考虑之处。

“你再派人去找找,务必要找到钱绘椿。另外派人去府衙看看,找找还有没有可用的卷宗。”

胡茂深对钱绘椿的安危倒是不担心,既然当时已经逃走了,那这会儿多半肯定还活着。

只是他怕钱绘椿被水患一事吓破了胆,不敢再露面了。

转念一想,他又叫了人过来。

“你去将钱绘椿的长子还活着的事散播出去,本官不信他听到这消息,会不露面。”

钱绘椿一家子也就活了个长子,因为长子会水。府衙当时已经被水泡了大半,那些老弱妇孺不会水,自然存活不下来。

再加上水的冲力,就是年富力强之人想活下来都殊为不易,大多靠的是运气。

最后钱绘椿好歹还活了个长子,算是没绝了后。

第八百四十二章奉承

决堤一事事关重大,按照皇上目前的心思来看,钱绘椿多半会活不成了,他的家人也逃不开干系。

为了存活下来的长子,钱绘椿怎么也得戴罪立功,求皇上开恩饶过长子一命吧?

另一边终于跨出大山的陈昭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渍,紧了紧怀中之物。他看着前方的大道,不禁狠狠松了口气。

陈昭此刻浑身沾满了泥水,只能依稀看得出,他身上这件衣裳原本是一件白色的中衣。

陈昭抿了抿干涩的唇瓣,环顾四周,发现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农田。

这是山的另一边,这里与长天府那边截然不同,根本没有洪灾的银子,陈昭的心中有些难过。

眼前的景象一片祥和,远远地还能看见百姓在田间劳作。

洪灾夺去了父老乡亲的性命,就连知府大人也因此事自杀谢罪,也不知他的家人到底如何了。

他的心中既悲怆,又忐忑,不知前方在等待他的是什么。

他走了两步,抬头看了看天,此时并没有下雨,天上是灰蒙蒙的。透过云层,他看到了一片曙光。

此刻陈昭心中不由露出了一丝希望,只要活着,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往前方迈去。这两日没吃没喝,他只能在山上捡些野菌和野菜充饥。

若不是他还有些身手,只怕早就葬身野兽之腹了。

腹中饥肠辘辘,口中舌敝唇焦,陈昭打量了一眼自己离最近村子的距离,发现并不遥远。

他决定还是先去村里要些吃食和水,让村里的马车送他去应南府府衙。

刚走了几步,突然,他看见前方有一辆牛车向自己驶来,双眼顿时一亮。

......

“哈哈!贤侄年少有为,如今已经是翰林院的侍读,本官真是钦佩不已啊!”

应南府知府李太行大笑着,将酒杯举起,与闵峰共饮。

“哪里?李大人谬赞了,下官这着实算不得什么。”闵峰虽然心里有些得意,但也不能表露出来。

李太行微眯着眼,接着又恭维道:“贤侄切勿如此谦虚,自入官场起,三年未到,你已经连升两级,这可是羡煞旁人呐!就是你的那些同年,如今都还在七品上熬着呢!”

李太行嘴上一阵奉承,可心里却在嘀咕。

若不是有个权倾朝野的首辅大人做老师,就凭你闵峰的能耐,能连升两级?

朝廷三年一次科举取仕,各大州府人才济济,可不是没有德才兼备者。

然这些人为何泯然于众人,未能在其位大放光彩呢?当然是没有人脉啊!

要说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进入官场便是龙争虎斗,稍不留神,必将万劫不复。

当然,那些怀才不遇、屡试不第者,连谈论这些的资格都没有。

闵峰出身农户,家中贫困,在朝中毫无根基。能得夏清看重,并收为关门弟子,这可真是三生有幸了。

李太行其实心里羡慕得紧,要是能靠上夏首辅,那他高升指日可待啊!

当年他投靠了靖王,却因未能给靖王办妥差事,让靖王对他十分不满。

最后那件差事不但没办妥,还让靖王丢了好大的脸面。

从此以后,靖王就对他就多有敷衍,不愿再为他筹谋了。

再说,如今靖王去了封地丰庆府,那就更是断了联络。

他已经有两年未与靖王一脉的官员有过书信往来